90后的记忆里,有一样东西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从学生时代抹去的,它是普普通通的学习用具,也是一代人成长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曾经那些嬉笑打闹间升到三年级的孩子们就像游戏里升级一样,解锁了他们升级后的新装备——英雄钢笔。
刚收获新装备的孩子们欣喜地捧着,在一阵观察后小心翼翼拧开笔身,再将金属笔头探入黑曜石般的英雄墨水瓶中;待墨水恰恰没过笔头时,一手扶笔身,一手缓缓挤压橡胶墨胆。最后,一定少不了用面巾纸仔仔细细擦拭掉沾在笔尖上的墨水。一套下来,犹如一场庄严肃穆的宗教仪式。
孩子们用英雄钢笔认真写下作业,老师们则用朱红色墨水的英雄钢笔一个接着一个地批改孩子们交上来的习题。"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笔去争妍"老师如行云流水般的字迹,与孩子们稚嫩的笔划对比鲜明,却又意外的和谐。
达成这份和谐的背后,必定少不了英雄钢笔的身影。因为出身乱世的“英雄”,在处理这类事情上向来自有一套方法。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在《新青年》刊载文章里提倡民主与科学。在西学东渐的大环境下,钢笔开始取代毛笔,此时的中国市场上还没有出现能够抵挡西方企业垄断的钢笔品牌。爱国民办实业家周荆庭意识到,这对国家经济来说,是一大漏洞。
于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周荆庭于上海开设了华孚金笔厂,主打“新民”和“华孚”两款金笔,而这正是英雄金笔厂的前身。随后几年间,周荆庭前往多国学习考察不断提升制笔技术,并成功在1945年实现金笔全部自制,华孚金笔厂也由此成为中国笔业第一大厂。
新中国后的华孚金笔厂迎来了高速发展,1958年,华孚金笔厂用时9个月,研发出了“英雄100”钢笔,从抗漏、圆滑度等11项指标上赶超美国品牌派克。从乱世诞生,到赶超派克,英雄的故事不止于此。
“英雄牌钢笔”衔接着每一个划时代意义的开始。1984年12月19日,国家领导人用“英雄”笔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4月13日,“英雄”在中葡两国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01年10月,多国首脑用“英雄”签下自己的大名……
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罗大众,小小的一支英雄牌钢笔,书写了新中国万家生活,也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特殊记忆。“英雄”二字本就不凡,以“英雄”为名的钢笔又怎会淹没于洪流,它的故事注定会一直继续。
声明: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